(1)组织架构与委员会

智能材料力学协同创新中心由石家庄铁道大学牵头,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德国锡根大学共6所高校协同参加。中心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研究部和办公室等部门。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牵头高校校领导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由行业领域内院士级别学者担任主任。中心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会议,实现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2)人员配备与运行成效

中心现有科研人员59人,其中,固定人数35人,专职管理人员5人。评估期间,中心牵头单位根据各协同单位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协同分工:与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负责新型智能材料结构的多场耦合振动与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与香港大学和德国锡根大学共同负责智能材料疲劳断裂与失效机理方面的研究;与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负责智能超结构振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各研究方向均有高水平成果产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及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结构力学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并新获批“河北省工程力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充分体现了中心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障了中心的协同运行成效。

 

(3)办公及研发场地与仪器设备

中心现有可利用办公及研发场地面积3100m2,在牵头单位第三实验楼三楼配备有130m2的固定办公用房,设置专门的办公室、实验室和研发用房间。与评估前相比,科研用房面积新增超过200平方米,研发条件有较大改善。中心拥有先进的德国蔡司GEMINI-300超高分辨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陶瓷DLP光固化3D打印机、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微纳力学测试系统、脆性材料3D重构试验系统、霍普金森压杆动力试验系统、磁电弹热多场耦合测试系统、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光谱分析仪、智能材料多场耦合场下微观结构表征实验系统等高精密仪器设备100余台套,总原值2000余万元,部分仪器设备达到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仪器设备满足需要,年利用率在80%以上。

 

(4)信息资源与信息化

中心依托牵头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2639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6万册,期刊2100余种,拥有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4个,包括Elsevier、Springer、ASME、ASCE、WorldSciNet等外文全文数据库,SCI、EI等外文文摘数据库,以及CNKI、维普等中文全文数据库,可提供电子图书88万种,电子期刊9900种,电子期刊的二次文献3.4万种,博士论文8万篇,重要会议论文21万篇。

本中心拥有独立的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并可利用OA协同办公,实行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审批,实现了通知公告、文件公布、文件交换、信息发布网络及时化,保障了任务下达流畅、信息报送及时有效。中心高度重视新闻宣传扩大影响力,评估期内,中心成员刘金喜教授、冯文杰教授、田瑞兰教授等多次接受电视采访/访谈,中国高校之窗、长城网、科学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和报纸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过相关报道,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